编者按:聚团队之力,铸非凡篇章!
他们日夜鏖战、攻坚克难、高效协同、无缝衔接,他们在逆境中彼此鼓励,用一个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打造属于团队的荣光!当一群创造者同频共振,“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科学公司”的共同梦想熠熠闪光。即日起,公众号推出《聚众力·向光行》专栏,一起走近中伟股份的卓越团队。
作为中伟全球产业生态布局的重要一环,中伟钦州产业基地火法厂区拥有全球首条低冰镍制备高冰镍OESBF生产线。在这里,团队成员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创新攻关综合回收工艺、深耕践行精益管理模式,为公司构建垂直一体化产业体系筑牢根基。2024年,团队凭借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及对产线的持续改善提升,实现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的双向突破,荣获中伟股份2024年度"优秀二级部门"称号。
创新工艺将原料“吃干榨净”
助力公司生产环节的零废低碳可循环
在全球绿色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碳足迹追溯与资源循环利用率逐渐成为新能源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准入标尺”。与传统火法工艺不同的是,中伟全球首创的OESBF镍冶炼工艺,堪称绿色生产的行业标杆——该工艺不仅能实现废气和废渣的回收利用,还可同时提炼原料中的稀贵金属,达到吃干榨尽、充分利用的目的。
在OESBF工艺稳产达产且实现低碳运行的基础上,中伟钦州火法厂区团队经过反复试验和优化,进一步提升了该工艺的技术优势,逐步探索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规模化应用前景的“加分”项目——通过对“含锗烟灰”中锗元素的提炼,他们变废为宝,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基于OESBF的工艺优势与钦州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厂区成为中伟全球各基地的“含镍物料再利用中心”,2024年处理含镍物料数万吨;产线回收的富钴冰镍经二次提取钴元素后用于公司能源金属产品电解钴的生产……全方位助力公司实现“零废、低碳、可循环”生产。
刻在骨子里的精益
精打细算实现成本与效益双突破
如今的火法厂区,生产排产、安全管理、质量管控等各个方面日趋成熟。然而,体系的成熟意味着管理带来的边际收益越来越少,每一份提升都需要成倍的投入,这让厂区的精益管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不弃微末、精益求精方能久久为功。
“要时刻保持精益思维,每一个细小的改善都将体现在数据的改变上,比如最近我们发现通过梳理生产流程,优化空压机的使用频率,一天能省下两百元电费,一个月就能节约六千元,那全年就是七万二。”谈起各项生产成本,火法厂区负责人饶玉涵轻车熟路,手指快速在计算器上敲打,各种“省钱小妙招”不断涌现——精益求精已刻入火法厂区团队每位成员的骨子里,精打细算已成为他们的工作习惯。
然而“省”并非终极目标,精益管理的最终成果还是要体现在效益的提升上。2024年,钦州火法厂区反复探索生产系统的产能极限,并同步开展硫化剂升级等专项整改工作,打造“低转高+矿转高+渣转高”的高效生产模式,在完成全年生产目标的基础上,单吨加工成本增效达到年度目标的132%。通过精益管理的节流与工艺创新的开源并举,中伟钦州产业基地火法厂区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双突破,不仅为厂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增添了中伟在新能源材料行业的竞争力。
以责任为纽带
打造中伟原料粗炼的“黄埔军校”
“在建设团队时,我经常和年轻人交流,鼓励他们积极承担责任,多学一点,多做一点”。在饶玉涵看来,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高效的管理,更需要凝聚人心、激发潜力的氛围,每个人尽职尽责、主动作为,团队战斗力才能持续提升。
以厂区的“神经中枢”中控室为例,生产参数在这里汇总并通过中控员的操作控制整个产线,任何细微失误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因此,培养一名合格的中控操作员,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责任意识的接力。在这方面,厂区通过“理论培训+实战指导+项目历练”的立体培养模式,打造“责任共担、经验共享”的团队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快速成长为技术尖兵。
“责任”是中伟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钦州火法厂区最为重要的团队精神。通过责任感的驱动,团队成员各司其职、主动担当,拧成一股绳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进步。一些年轻的技术骨干甚至主动请缨,参与到海外基地的建设中,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带到更广阔的舞台。饶玉涵表示:“如今钦州火法厂区成为了公司原料粗炼的‘黄埔军校’,大家在这里学习成长,再将成熟的经验带到海外,为公司的全球化发展做贡献。”
中伟钦州基地火法厂区始终以“责任、创新、多元、共赢”为价值理念,用技术创新解锁绿色发展密码,凭借精益管理撬动效益增长,依靠责任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助推中伟全球新能源产业生态奔流不止、循环不息。